大連廣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MPI技術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發(fā)表時間:2025-05-28 14:44 ![]() MPI(Molecular biofilm embedding and fermentation,Probiotics nutrition linking,Immune lysosomal enzyme in space)益生菌環(huán)境控制技術是利用益生菌(廣譜有益微生物)綜合代謝機理,快速改變有機物的降解模式,通過益生菌物質代謝的酯化、縮合、氨化、乙?;?、分解、轉化、重組、合成以及代謝產物的化合等過程,利用生物酶催化控制作用,靶向性抑制有毒有害氣體產生,并原位貯存所有代謝產物為植物營養(yǎng)元素,同時降解有毒有害物質,絡合、鈍化和礦化重金屬的毒性,抑制致病微生物,達到通過處理有機物實現環(huán)境控制的目的。 ![]() 2.1 碳氮轉化技術原理這部分菌群由9個菌屬90個好氧、厭氧和兼氧有益微生物組成,具有強大的固碳和固氮功能。在益生菌營養(yǎng)鏈接的技術控制下,由有機物表面到內部同時實施固液氣分子生物膜發(fā)酵,厭氧和好氧、硝化和反硝化同時進行,并通過代謝產物的有機絡合和化合反應進行代謝產物貯存。含碳的有機物被分解為CO2和H2O,合成有機酸,再合成有機酸鹽,使得碳被貯存。含氮的有機物被分解成為NH4+、NO2-、NO3-,通過專屬微生物作用合成銨鹽、無機酸,再合成無機酸鹽,使得氮被貯存。這些含碳和含氮的小分子營養(yǎng)成分為藻類、浮游植物和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長提供營養(yǎng)物質,促進藻類為主的浮游植物的繁殖,同時藻類為主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機物的分解提供氧氣,從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微生物和生物鏈循環(huán),保持水體自我降解有機廢棄物、增加水體透明度和凈化水質能力。 2.2 硫磷轉化技術原理這部分菌群由3個菌屬20個兼氧有益微生物組成,在微生物營養(yǎng)鏈接的技術控制下,由有機物表面到內部同時實施固液氣分子生物膜發(fā)酵,并通過代謝產物的有機絡合和化合反應進行代謝產物貯存。含硫有機物被分解成S、SO32-、SO42-,生成無機酸,再合成無機酸鹽,使得硫被貯存。其中VA菌以固碳和固氮菌分泌的氨基酸為生化營養(yǎng)素,還原溶解溶性磷為固態(tài)磷,使有機磷失去毒性,轉移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yǎng)型磷鹽,又能與固碳和固氮菌共生,并使其固碳和固氮能力成倍提高。這些含硫和含磷的小分子營養(yǎng)成分為藻類、浮游植物和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長提供營養(yǎng)物質,促進藻類為主的浮游植物的繁殖,同時藻類為主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機物的分解提供氧氣,從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微生物和生物鏈循環(huán),保持水體自我降解有機廢棄物、增加水體透明度和凈化水質能力。 2.3 輔助酶菌群技術原理這部分菌屬由4種枯草芽孢桿菌組成,能在有機物處理過程中生成α-淀粉酶、β-葡聚糖酶、蛋白酶、纖維素酶、植酸酶、果膠酶和木聚糖酶等十幾種酶,這些酶可以提高有機物處理效率,并靶向分解自然菌群降解酶,控制有機氣體的產生。這部分菌群可以控制甲基輔助酶M,快速抑制甲烷的生成。 2.4 重金屬鈍化礦化菌群技術原理這部分菌群由假單胞菌、酵母菌、芽孢桿菌等細菌組成。這些特殊微生物菌群,對有毒重金屬離子不僅具有抗性,同時也可以使重金屬進行生物轉化。這些益生菌對重金屬進行生物氧化和還原、甲基化與去甲基化以及溶解和有機絡合配位,降解轉化重金屬,改變其毒性,進而形成解毒機制,包括對Hg的脫甲基化和還原揮發(fā)、亞砷酸鹽氧化和鉻酸鹽還原以及Se的甲基化揮發(fā)等,達到降解、鈍化、礦化重金屬的毒性作用。 2.5 空間免疫機制菌群技術原理這部分菌群由多種產酸有益桿菌組成。它們在有機物的發(fā)酵處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機酸,抑制有害細菌,分解有機磷、有機氯、霉菌毒素、細菌毒素等有毒物質,從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在處理常見有機毒性物質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一是脫鹵作用,降解氯代芳烴、農藥、五氯酚等有機農藥;二是脫烴作用,降解某些有烴基連接在氮、氧或硫原子上的農藥分子。在產輔酶Q10菌的幫助下,形成抗病毒物質和促生長因子,將有機物的硫氫和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分離出來,使有害物質變?yōu)闊o害物質。以硫化氫、二氧化碳、氮等為基質,合成糖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等,使有機物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對生物體失去致病作用,形成固液氣模式的空間免疫系統(tǒng),有利于大自然的物質循環(huán)和生物生存。 2.6 菌藻平衡技術原理藻類是生活在淡水和海水的光合自養(yǎng)型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向水體供氧,增加水體的溶解氧,微生物降解有機質,而藻類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機質產生的CO2進行光合作用,如此循環(huán)形成的體系稱為“藻菌共生”。 藻類與微生物具有錯綜復雜的關系,每種藻形成自己獨特的菌群且兩者之間存在特異的種間關系。藻類主要通過營養(yǎng)物質交換,氣體、酸堿度調節(jié)等促進環(huán)控益生菌生長。微生物作為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要的分解者,通過復雜的代謝活動參與水環(huán)境內多種物質的分解與轉化過程,從而作為微藻營養(yǎng)物質的提供者與加工者;同時微生物還可以通過產生或分泌對微藻有益的代謝物質或胞外產物,從而呈現對微藻的促進作用。例如,水體中的氨化細菌和硝化細菌能夠將含氮有機物質分解并進一步通過硝化作用將其轉化為氨氮,為藻類生長提供無機氮;好氧微生物通過利用微藻周圍水體中高濃度的溶解氧,為藻類提供還原性較強的生存環(huán)境。 藻類具有產生活性次生代謝產物的基本機制,這些代謝產物包括脂肪酸、酚類、多糖等種類,它們具有抑制或消滅某些細菌的作用,顫藻對地衣芽孢桿菌的抑制是通過其胞外產物而非通過營養(yǎng)物質的競爭而產生的。藻類直接與微生物競爭營養(yǎng)物質而起到間接抑制作用,高種群密度微囊藻的生長對硝化細菌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微囊藻與硝化細菌之間對氨氮等存在競爭性利用。細菌對藻類的抑制或拮抗作用表現在多個方面,主要通過營養(yǎng)競爭、產生化學毒素、釋放溶藻酶等方式實現。在特定的水環(huán)境中,當沒有外源營養(yǎng)物質補充時,通過對營養(yǎng)的競爭,細菌就會抑制藻類的生長。 ![]() 2023年7月由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國家環(huán)境科學院、遼寧環(huán)境工程設計院,北京科技大學聯(lián)合院士專家組針對廣植源生物的MPI環(huán)控益生菌高效除臭技術從創(chuàng)新性、先進性、可行性、資源及環(huán)境效益等方面進行評估。專家組成員認為:該項技術實用性強,技術效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24年4月,廣植源《MPI環(huán)控益生菌在污水處理領域碳減排和臭氣治理應用》在由遼寧省國資委、遼寧省科技廳、遼寧省總工會組辦的“第一屆遼寧省國有企業(yè)“星火”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大賽中榮獲三等獎(唯一獲獎水污染治理技術)。 綜上所述,相對傳統(tǒng)水污染治理技術,MPI環(huán)控益生菌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勢: 1. 分子生物膜發(fā)酵技術。突破了環(huán)境限制,常溫條件下厭氧、好氧、硝化、反硝化在固液氣中可以同時進行。 2. 微生物營養(yǎng)鏈接技術。實現了光能自養(yǎng)、光能異養(yǎng)菌種和化能自養(yǎng)、化能異養(yǎng)菌種供需互補、共生協(xié)同。 3. 空間免疫技術??梢酝瑫r實施體內、體外環(huán)境免疫,恢復、重塑自然免疫系統(tǒng)。 4. 益生菌藻類平衡技術。建立了“藻菌共生”生物循環(huán)體系,既可以利用環(huán)控益生菌通過營養(yǎng)競爭、釋放溶藻酶等拮抗作用,抑制有害藻類生長,也可以利用環(huán)控益生菌產生或分泌有益代謝產物、胞外產物,促進有益藻類生長。 5. 微生物營養(yǎng)鏈接系統(tǒng)。湖泊底泥固定化微生物原位修復技術采用的是具有自我微生物循環(huán)能力的微生物組合系統(tǒng),具有很強的定植和繁殖能力。 6. MPI生物技術具有成本低、無設施、周期短、無二次污染、原位修復、泥水共治等明顯優(yōu)勢。 ![]() MPI益生菌技術已經在受污染的湖泊、黑臭水體、水庫、溝渠、內陸河流等以有機物為主要污染源的水體治理中取得明顯效果,主要表現在: 1. 改良水質和底質,消除水體和底泥臭味; 2. 降低水體濁度,提高水體透視度; 3. 降低水體和底泥中的富營養(yǎng)物質含量,降低COD、氨氮、總氮、總磷等指標,使上述指標達到目標要求; 4. 抑制水草和藻類過度生長,分解藍藻毒素,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利于水生動植物自然生長; 5. 礦化鈍化重金屬,提升底泥干物質含量比,恢復底泥自然活性; 6. 長期使用可以恢復水系生態(tài)自凈能力,構建水生動物、植物及微生物平衡的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 ![]() 根據水體大小、污染指標強度、處理時間、水體狀態(tài)(靜態(tài)水、流動水)等因素,菌劑的使用品種和用量有差異,通常越大的水體益生菌的效能發(fā)揮越充分,成本越低。采用MPI環(huán)控益生菌技術進行水污染治理的噸水費用4元至20元不等。 ![]() 6.1 內陸河流冬季治理6.1.1 項目背景 2023年春節(jié)前夕(臘月廿六),大連市多條河流的國斷面氨氮、總氮指標超標,被國家環(huán)保督查限期整改,我們對這幾天河流在室外溫度-15°~-4°,水面已冰封的條件下投加益生菌,對河流水質進行了治理。 6.1.2 治理內容及效果 在河流的上游,砸開冰面,通過滴灌形式向河水中投加MPI有機污水治理除臭環(huán)控益生菌,在兩天后在下游的國斷面檢查氨氮指標從原來的1.5mg/L降低到接近0mg/L,達到了≤1.0mg/L的標準。 6.2 內陸河流夏季治理6.2.1 項目背景 2022年6月,安徽省某河溝,受上游工廠污水污染,造成水體惡化,渾濁發(fā)臭,被群眾舉報,當地政府規(guī)建一個污水處理廠,但需要兩個月竣工,我司應邀進行應急處理。 6.2.2 治理內容及效果 我司技術人員通過在上游滴灌MPI有機污水處理益生菌,在河道中揚撒MPI淡水底泥處理益生菌,經過2個月的階段性治理,水質和底泥得以修復,水中的氨氮和總氮相對治理前分別降低85%和80%,水質清澈,河邊河底長出了水草,達到了鎮(zhèn)政府要求的治理目標。
6.3.1 項目背景 2024年6月,面積為2700平水塘,庫容4500立。受附近養(yǎng)雞場的養(yǎng)殖廢水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嚴重,散發(fā)惡臭氣味,被附近村民反復投訴。我司應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應急治理。 6.3.2 治理內容及效果 我司技術人員使用高壓噴射裝置在水中噴灑了MPI有機污水處理除臭益生菌,揚撒了MPI淡水底泥處理益生菌及生物載體,在一個月后超標準完成了治理任務,街道進行了正式驗收。 6.4 油田湖泊治理6.4.1 項目背景 位于黑龍江省某油田生態(tài)示范區(qū)內,由12個相對獨立區(qū)塊組成。B1區(qū)總面積6.1萬平方米,庫容10萬立,受農業(yè)面源污染和油井排污污染,治理前是12個區(qū)塊中污染相對較重的區(qū)塊。經與油田領導溝通,選擇進行治理,根據治理結果確定是否按照此種方式對油區(qū)的其他湖泊進行治理。 6.4.2 治理內容及效果 根據有油污進入的特殊情況,我司除了投加治理水和底泥的MPI有機污水處理除臭益生菌和MPI淡水底泥處理益生菌外,專門研發(fā)了針對石油多環(huán)芳烴進行分解的產品進行同時投加。經過一個月的治理,B1區(qū)的水質、底泥質地都得到了明顯改善。油田領導已決定全部采用MPI技術對油田的水系湖泊進行治理。 ![]() MPI環(huán)控益生菌技術發(fā)展前景廣闊, 實現生態(tài)循環(huán)我們勢在必行! |